??? 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隨著地位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學習、善于學習的歷史。梳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探索其學習歷程,對于當前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推進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的學習史是中國共產黨全部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學習、善于學習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分子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誕生的。中國共產黨一誕生,就緊張地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實現人民解放的偉大革命戰爭中。黨的“一大”專門提出了宣傳學習的任務,讓更多的人學習接受馬克思主義。在大革命的三年中,黨采取多種形式和措施加強對黨員的黨性教育和共產主義信念教育,使黨在同國民黨合作中保持了獨立的地位和品格。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肩負起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任務,如何找到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正確的革命道路,成為黨必須解決的一個歷史課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創造性地運用于中國的具體實際,探索出一條與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不同的革命道路,即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堅持發揚學習的光榮傳統,但在對待學習的問題上也曾經走過一些彎路。由于毛澤東同志晚年在指導思想上出現了“左”的偏誤,這一錯誤被林彪、“四人幫”所利用,他們貶低知識,大搞愚民政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這一錯誤進行了糾正。為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鄧小平同志反復號召“全黨必須再重新進行一次學習”。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突出地將學習擺在重要的位置。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努力探索新形勢下新的發展思路,針對黨在自身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社會的重大任務。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做出決議——“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這是我們黨應對時代發展對黨的自身建設提出新要求所作出的戰略部署。
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學習史,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尋求救國救民真理和國家民族出路的歷史,是一部建立我黨思想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的歷史,是一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并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
二、中國共產黨的學習史,見證了黨的全部奮斗和成長過程,凝結著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豐富內涵,是黨繼往開來、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國共產黨的學習史,依據其發展進程大體可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是接觸、學習、了解馬克思主義階段。鴉片戰爭使中國人深受西方之辱,也使當時中國先進分子開始思考如何“師夷長技以制夷”。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年封建帝制但卻未能使中國脫離苦難,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使當時先進分子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更為深廣的文化思考。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使得各種新思潮洶涌而來,馬克思主義作為新思潮的一種也傳到了中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這一“結論”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幕。
二是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創立毛澤東思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階段。馬克思主義以一種外來理論體系登上中國歷史舞臺,是符合中國特點和中國國情的“結論”;但若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繼續開花、結果,還要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照搬照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詞句和個別結論,把共產國際決議神圣化、蘇聯經驗絕對化,幾乎使黨和紅軍瀕臨絕境。在血的代價面前,毛澤東適時向全黨發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號召,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這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構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三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理論創新、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階段。縱覽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這是一段我黨取得輝煌成就但又遭受較多曲折的歷史,其中,“大躍進”盲目求快、人民公社化盲目求純,終陷“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在失誤和挫折面前,“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如何認識中國實際”的問題又被提到日程。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實踐創造的基礎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論創新,形成了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三、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在新時期新階段,深入學習、研究中國共產黨學習史,對于揭示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歷史不但給人以學識,更給人以智慧。縱觀中國共產黨90年的光輝歷程,從革命中學習革命、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建設中學習建設,風雨兼程,豐碑閃爍。這種學習精神與價值無疑是我們黨歷史上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一)深入學習、研究黨的學習史,有助于加深全黨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全黨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中國共產黨的全部奮斗和成長過程,深深地鐫刻著學習的烙印。一路走來,在學習中作出“走俄國人的路”的抉擇;在學習中走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也是在學習中作出“由農村率先改革啟動中國改革開放”的英明決策。深入學習、研究黨的學習史,才能深刻地意識到中國共產黨的學習史必將要繼續書寫下去,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了今天,也必將依靠學習開拓未來。
(二)深入學習、研究黨的學習史,有助于繼承和發揚我黨重視學習的光榮傳統,進一步推動和深化全黨的學習。中國共產黨90年學習史,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闡釋體系;建構了比較成熟的從中央到地方、從領導到干部的中國特有的學習組織機構和學習管理機制。這種學習的理論范式和實踐范式,深刻地影響了全黨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深入學習、研究黨的學習史,繼承和發展學習傳統為現在所用、為將來所依,能進一步推動和深化全黨的學習。
(三)深入學習、研究黨的學習史,有助于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進一步改進全黨的學習。中國共產黨獨特的學習傳統,是由自身的先進性與肩負的責任使命所規定的。因此,在關于學習的問題上,從來都不是要不要學習,而是如何學習,如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深入學習、研究黨的學習史,從正反兩方面來認識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的重要性,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特性以改進我們的學習,是理論的要求也是實踐的要求。
(四)深入學習、研究黨的學習史,有助于吸取經驗教訓,把握學習規律,優化學習方法,創新學習手段,進一步推動學習型政黨建設。學習是要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主觀符合客觀,把握規律。綜觀中國共產黨學習史,其實就是在不斷地尋找規律、不斷接近規律的進程。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學習成為時代的顯著特征。把握學習規律,優化學習方法,創新學習手段,進一步推動學習型政黨建設,就成為當前中國共產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五)深入學習、研究黨的學習史,有助于開拓和深化對中共黨史的研究視野,進一步推動黨史研究的系統化、科學化建設。誠然,黨史研究已取得了許多豐碩的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不少空白點、薄弱點、疑難點需要進行探索。從黨的學習史研究來看,目前還極少看到這方面的研究,體系、框架都沒有形成。對這個新領域的著重研究,將使黨史研究的眼界和視野更開闊,也將推動黨的歷史研究的發展,促進黨史研究的系統化、科學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