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有效途徑。加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實質上是如何強化對干部的綜合評價問題。一般說來,構成綜合評價問題的要素主要包括:被評價對象、評價指標、權重系數、綜合評價模型、評價者等。綜合評價的一般步驟是:明確評價目的;確定被評價對象;建立指標體系;確立與各項評價指標相對應的權重系數;選擇或構造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各系統的綜合評價值并進行排序分類。實施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全方位檢查、多層次監督的過程。本文借鑒了綜合評價的一些基本原理,立足于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立足于總體上把握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成效,解決整體性問題。判斷某地某單位在一特定時間段內開展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情況如何,要有整體觀念,至少應有三個層次的考慮。一是對已有各項法規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除此之外,由省、市級黨委或組織部門制定的配套制度執行情況,也應納入評價內容。二是工作中創新的情況。圍繞黨的干部路線方針政策,在思路上、方法上、制度上積極進行創新,實踐中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和單位,應予以正面評價。三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結果。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直接結果就是選用干部、配備班子。除了評價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總體情況,還要用一個地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或一個部門發揮職能作用、服務社會發展的成果來檢驗干部選拔任用成效。
整合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檢查中獲取的信息,解決真實性問題。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進行評價,一靠查閱資料,收集各種基礎信息、數據,二靠聽取本地本部門干部群眾的情況反映。從實踐看,干部任用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材料,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歷史記錄,反映了被檢查單位的主要情況。聽取各方面情況反映,則應堅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堅持“官”意與民意相結合。各級領導班子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負有統攬、指導、督促的領導責任,其情況匯報和意見建議需要高度重視;各級組織部門直接辦理干部選拔任用各項具體業務工作,其情況匯報和意見建議也應重點了解。普通干部群眾對領導干部的能力、素質、作風、特點等了解最清楚,應高度重視一般干部群眾反映的情況,進而形成整體評價意見。二是堅持宏觀與微觀結合。對面上的情況要有總體的了解,也要采取個案分析、實地走訪、抽樣調查的方式,直接聽取新提拔干部的意見,聽取普通干部群眾的意見,了解干部在領導崗位上的現實表現。三是注意橫向與縱向結合。各地各部門由于各方面原因,工作的起點并不一樣,在工作中要認真分析被評價單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基礎、背景、歷史形成的優勢與劣勢,在運用評價結果時要充分考慮同周邊地區、同類型部門的相互比較。
從分解量化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目標入手,解決可比性問題。建立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考核評價制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量化、細化工作目標要求,盡量把定性指標轉化為定量指標,使“軟指標”硬起來,建立一套指標體系,使同一層次的單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具備可比性。根據量化指標,把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成效換算成數值,可以明確本地與其它地區的差別,直觀地感受一定時間內工作的發展軌跡,清楚地展示本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比較優勢和劣勢,為營造良性競爭激勵機制創造條件。
推行“三票制”,解決干部考核選任的全面性問題。所謂“三票制”,是指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群眾推薦、素質能力測評、差額表決三個關鍵環節,實行層層差額淘汰,把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叭敝啤钡牡谝黄笔恰叭罕娡扑]票”,其重要意義是把初選權交給群眾,促進黨管干部原則與尊重群眾意愿的有機統一;第二票是“素質能力測評票”,其重要意義是把展示權交給自己,促進選人與用人的有機統一;第三票是“差額表決票”,其重要意義是把決定權交給集體,促進民主與集中的有機統一?!叭敝啤边x任干部,能夠形成以德才取人、靠公論選人、憑實績用人的正確導向。能夠有效防止有要官、跑官、買官嫌疑的人進入權力和資源分配領域,能夠讓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地方工作的干部,不圖虛名、踏實干事的干部,埋頭苦干、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從而解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全面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