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選拔任用那些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這一“五德”用人標準不僅全面、科學,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德”的分量,其中“以德潤才”這一新觀點很值得我們認真領會。
“以德潤才”最需要把握的是“潤”字?!皾櫋奔醋虧?、潤澤,杜甫的“潤物細無聲”中的“潤”字正是這個意思。才何以需要以德來潤呢?因為一個人僅僅有才能是不夠的,如果不對才進行良好道德滋養,不能將才用于正途,那么,這才不僅不能產生積極的作用,而且還有可能讓人生走向反面。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明朝丞相嚴嵩,自幼聰穎好學,19歲中舉,25歲殿試中二甲進士,可謂神童。但一朝權傾朝野,結黨營私,胡作非為,以權謀私,抄其家產時,獲黃金3萬多兩,白銀2百萬兩,相當于當時全國一年的財政總收入。汪精衛生于書香門第,19歲參加廣州府試獲第一名秀才,人稱其才學“其文氣磅礴縱橫,許為旋轉乾坤之偉器”。然而,在國家危難之時,他卻出賣祖國,變節投敵。品德從來都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為實現理想目標提供方法和力量。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中寫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庇械聼o才不過是個平常人,而有才無德就可能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來,這就是“以德潤才”的重要性。
作為黨員干部,德的要求有很多,最基本的則是在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而要突出表現出來的,就是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甘愿奉獻自己的一切。這就要求我們的一切才能都必須圍繞這方面來滋養、來潤澤。提高本領,就是要一心提高如何服務人民的本領,而不是求得個人功名利祿的本領。學習技能,就是要努力學習履行本職用得著的技能,而不是與此不著邊際的技能。現實中,有的人也一心長本領,但長的卻是歪本領,比如曾經一度“厚黑學”等官場圖書比較熱銷,這說明這些人提高的不是黨和人民的事業用得著的本領,而不過是學為個人謀取高官厚祿的技巧。這就不是以德潤才,而是以歪門邪道來潤才,這樣的才能滋養得越強,對人民越無益,對自身越有害。
德不是與生俱來的,以德潤才,首先要加強科學理論武裝,特別要注重學好黨的創新理論。黨的創新理論對黨員干部如何堅定信仰、如何立身做人,如何執政為民等,都有高屋建瓴的論述和明確的指示要求,是培育共產黨人思想品德的教科書,是我們實現人生理想的指南針。只有把黨的創新理論學好,認真領會,學深悟透,才能進一步培育高尚的品德,汲取思想上的正能量。
以德潤才,離不開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學習。先賢治政雖受封建專制體制的制約,但有的仍不失一心為民之心。尤其是那種“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境界,仍然值得我們用以養德。以這樣品德來潤才,我們就會自覺地把才能用在黨的事業和部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地方。
以德潤才的過程,是一個經常自我反省的過程,要堅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一看自我育才是否重視了道德,二看自我用才是否堅守了道德,三看做了出格的事是否能堅持用道德自糾。相信我們只要始終如一地堅持以德潤才,身上的每一分才能都會在黨和軍隊事業中實現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