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工作方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是實現科學決策、促進科學發展的根本途徑。通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可以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改進工作、提升水平,進一步把握和提高各項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時效性,使各項工作更加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從而不斷譜寫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調查研究是知事之途
調查研究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途徑,是溝通認識與實踐的知行橋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集中體現。調查研究堅持從物質到意識、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路線,強調在認識與實踐的多次反復中形成正確的認識,是我們認識事物、分析問題、探索規律的有效途徑。通過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我們可以對客觀事物形成細致深入的認識,并逐漸把握客觀事物的規律性,從而實現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學認知過程。九月份以來,紅安縣委就經濟建設、環境建設、民生建設和作風建設四大專題,梳理出79個關系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動員全縣上下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并形成符合實際,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的調研文章。這次調研,用全面辯證的觀點分析研究,認清優勢和不足,切實揚長避短,挖掘發展潛力,充分依托自身優勢,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真正實現“縣情資源化、資源項目化、項目產業化、產業集群化”,為制定“十二五”規劃提供依據。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
謀事的過程,就是思辨的過程。深入調查研究,是實現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首要環節。在科學決策過程中,調查研究居于首要位置、起著基礎性作用。科學決策第一件事就是要開展調查研究。只有堅持這樣做,使基本情況清楚明了、決策依據真實可靠、分析思考全面深入,真正做到匯聚民智、集思廣益,才能使作出的決策更符合實際、更具有權威性和指導性。否則,就可能脫離實際、脫離生活、脫離群眾,讓發展受損。調查研究是完善科學決策的基本方式。正如溫家寶總理所指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對我們分析判斷形勢,制定和調整政策增加了新的難度。僅靠經驗,靠少數人的智慧,不深入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僅了解本國,不了解世界;僅了解局部,不了解全局;僅知道今天,不知道昨天,不前瞻明天,是很難作出正確決策的。”
調查研究是深化認識、完善決策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通過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深入地了解實際情況,及時敏銳地發現各種問題,真正把握趨勢、找準對策,我們的決策思路就將日臻完善,決策能力就會日益增強,決策水平就能不斷提高。調查研究是實行科學決策的機制保障。決策正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支持,打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決策失誤,勞民傷財,影響工作大局,危害黨和政府形象。有人說,決策失誤是最大失誤,足見其危害之甚。只有把調查研究作為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來運用,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來部署、落實和督查,大力加強發展全方位、工作全領域、任務全過程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加強對事關全局和有關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調查研究,加強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調查研究,加強對前瞻性和戰略性問題的調查研究,才能從整體上促進科學決策的形成,明確科學決策的責任,落實科學決策的事項,推動科學發展的實踐。
調查研究是干事之需
當前,一些干部中存在遇事不調查、辦公室里想方案、拿著材料找情況、通過電話來指揮等調研作風不實的現象,工作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導致官僚作風膨脹、行政效能低下、社會矛盾集聚,人民群眾很有意見。因此,深入調查研究,是轉變干部作風、激發干事創業激情的迫切需要。要堅持身體力行。“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親口嘗一嘗”。推進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辦法在實踐中,點子在群眾中。要始終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群眾為師,虛心聽取群眾意見,集中他們的智慧,總結他們的經驗。多和群眾交友交心,共同討論關心的問題,既要了解群眾盼什么,也要了解群眾怨什么,既要聽群眾的贊揚話,也要聽群眾的批評聲,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主動調研,抓住不放。要堅持“下馬看花”。毛澤東同志指出:“調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走馬看花,一種是下馬看花。走馬看花,不深入,……還必須用第二種方法,就是下馬看花,過細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麻雀’。”開展調查研究,就要經常深入基層,走千山萬水,進千家萬戶,聽千言萬語,關心群眾疾苦,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做到實干在第一線,吃苦在一線,調研在一線,指揮在一線。搞調查研究,要在感情上貼近基層、貼近群眾,隨時注意了解群眾思想動向和反映的帶有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抓住關鍵,以小見大,深入調研,把國家政策與民情民意結合起來,把如實反映問題與著力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提出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意見和辦法,在為群眾辦實事、為基層解難題上見實效。
調查研究是成事之道
深入調查研究,是推進科學發展的根本途徑。毛澤東同志說過:“我的經驗歷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要在調查研究中把握科學發展的規律。科學發展觀深刻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我們推進各項工作的根本宗旨。我們做任何一項決策,辦任何事情都要自覺地堅持從物質到意識、從感性到理性、從客觀到主觀的認識路線,堅持在認識和實踐的循環反復中,認認真真地開展調查研究,揭示發展規律、掌握發展規律、運用發展規律,盡力使每一項決策能夠做到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辯證統一,從而減少盲目蠻干,減少彎路失誤,減少短期行為。要在調查研究中聚集科學發展的智慧。群眾創造經驗、創造歷史,是推動科學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調查研究就是要在作出決策之前,聽取群眾的意見,把群眾的意見放進決策中,反復推敲、多次比較,使其更切合實際。要在調查研究中完善科學發展的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一個好的思路能夠指導一方科學發展,指導一項事業蒸蒸日上,而一個不符合發展規律的思路只能會斷送事業、勞民傷財。思路來自哪里?不能憑空臆想,也不能閉門造車,而是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對調研成果的綜合分析和運用上。要把調研成果的運用與“十二五”規劃的制定有機結合起來,與當地的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民生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轉化為明確工作思路的有效抓手。要在調查研究中制定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推進科學發展進程中,每一項政策措施的出臺都是一個杠桿,撬動著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力量。政策對路,往往事半功倍;政策偏頗,往往影響全局。制定各項政策措施,一定要把調查研究放在首位,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政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務實之舉,是搞好“十二五”規劃的基礎工作,是加快老區發展的現實需要。我們要把調查研究作為科學認識的前提、科學決策的基礎、科學發展的途徑,在調查研究中完善發展思路、制定發展措施、提高發展能力,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