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如何才能順利推進并達到預期目的,筆者認為這有賴于我們有效破解十個方面的現實問題,即需要切實推動“十大轉變”,分別是:
第一個轉變:由“軟”變“硬”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在很多人包括實踐一線主抓和從事這項工作的人看來,是一個軟任務,工作起來不夠硬氣。對于這個問題,中央已有察覺,所以提出要把“軟任務”變成“硬約束”。相應采取的對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按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求,全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特別是各級黨組織書記要切實履行抓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實際上,就是要把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打造成“黨委一把手重點工程”。另一個是把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開展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述學述職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考核范圍,與評先評優和選人用人掛鉤,擴大比例,增加權重。這實際上是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確立了一個“硬杠杠”。
第二個轉變:由“虛”變“實”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同樣被認為是一項虛功,不那么實在。對于這個問題,中央已有察覺,所以提出“虛功”更要“實做”。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要實做和做實,需要重點考慮這樣三點:一是要與解決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帶著問題學,有的放矢,學以致用。二是策劃和組織開展一些實體性活動,把學習的目標任務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活動當中。三是從實際操作角度來講,要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推進路線圖和時間表,要明確分工,定人定責。這樣一來,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就立在一個務實可靠的基點上了。
第三個轉變:由“松”變“緊”
正是由于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被人認為是任務軟、工作虛,所以在日常管理上就比較松,抓得不夠緊。難怪有人開玩笑地說,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像風又像雨,一陣一陣的,有一搭沒一搭的。改變這種局面也需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強化責任落實。不論是主管主抓,還是具體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都必須落實責任。不然就要問責。二是在實踐以與先進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包括緊湊)工作流程,階段工作的銜接,壓縮空間,減少漏洞。三是加強工作進度的檢測、調度和督導,強化一定的“緊張”氣氛,克服松散弊病。
第四個轉變:由“寬”變“嚴”
與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松”的問題相伴而存的問題就是要求上比較“寬”,有的就是“寬大無邊”、“寬松失度”。與抓得不緊同樣突出的問題就是標準不高、要求不嚴。尤其是標準不高這個核心問題,是抓得不緊、要求不嚴的內在的根本的原因,也是弱化責任的“罪魁禍首”。所以,首先就要提高工作標準。確定了這樣一個高標準,再去與實際工作落實情況對照,才能發現問題、找到差距,也才能就病開方、對癥下藥。然后就是嚴格要求,推動責任的落實以及采取必要的責任追求。高標準和嚴要求下還可以開展競賽活動,進而形成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那樣一種局面。
第五個轉變:由“潛”變“顯”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從教育學角度講,是一項素質工程。所以很多單位也提“抓學習、提素質”的口號,這是不錯的。正如國民教育中遇到的難題一樣,應試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下,可以通過考試和成績單來檢驗評價學習的效果。實踐證明,應試教育的弊病很多。所以現在推行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模式,而這種新的理念和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直接鑒定和量化考核。畢竟學習練就和比拼的是一種基本內功,不論是過程還是效果,都是潛在的。再者,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也是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解決這個難題需要從兩方面探索:一是引入目標管理的機制。即研究制定一些比較明確可以把握的目標,通過明確目標的逐步實現,讓活動凸顯出來。二是在完善考核指標和辦法下功夫,探索建立一套與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相適應、相符合的考核評價體系。
第六個轉變:由“死”變“活”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比較突出,就是“死氣沉沉”,缺乏生機和活力。探究其根源,還在于缺乏競爭。因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沒有硬性規定,也沒有路線圖和時間表的具體要求,所以各地區各單位基本上是各干各的,沒有比較。所以,要讓這項工作活起來,有點生機,就必須引入競爭機制,要搞一些橫向的比較和競賽活動。同時,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就是公平競爭的問題,要有這樣一種機制,使得各個地區和單位,不論大小強弱,都可以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公平競爭。其中采取做功檢驗法就一個比較客觀公平的辦法,就是投入與產出之比值、付出與回報之比值。否則,競爭就沒有什么可比性,就挫傷或扼殺弱小地區和單位的積極性了。
第七個轉變:由“舊”變“新”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沒有生機和活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觀念和形式太陳舊,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對人們沒有新鮮感、吸引力和啟發性。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關鍵在人。但首先得抓住人。怎么抓?就是要有所創新,給人以新鮮感、吸引力和啟發性。因此要尊重創新,鼓勵創新,支持創新,要為創新者創設機會、創建平臺、創造條件。現實中不是沒有創新的思路和舉措,很多時候是我們主抓主管和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沒有發現,或者沒有引起重視。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從輿論上特別是機制上加以引導,在黨員干部當中形成崇尚創新的導向和風氣。而且要從考核評價政策上有一定的傾斜度,讓大家看到和讓創新者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樣才能打動人心。
第八個轉變:由“淺”變“深”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還存在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就是表面化的東西比較多,深層次的東西比較少。有的就是淺嘗輒止,走了過場、流于形式。其中的原因:有的是學習與思考脫節,只注重一般性地學習知識,沒有深入的理性思考環節,所以就學不深、學不透。有的是學習不能因地制宜,上下一樣粗,不能結合本地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有的是學習不觸及問題,不能夠學以致用,即通過學習來化解突出矛盾,解決實際問題。本來,學習就是由“學”和“習”兩個方面組成的。學,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習,就是我們講的練習、實踐,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要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就必須注重學思、學實、學用三個層面的結合。
第九個轉變:由“短”變“長”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不深入的另一個原因就在于有些地區和單位把這項工作“短期化”,認為是搞一陣子而已,沒有認識到它的長期性。我們常講,學習是永恒的課題,也是長期的任務。但是具體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上,有人就煩了“近視眼”、“短期化”的毛病,沒有長遠打算,往往更容易滑向“急功近利”。這次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就把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納入到十二五規劃建議當中,這個意義是深刻的,影響是深遠的,就是啟示我們必須著眼長遠,有一個全局的長期的規劃,要統籌協調推進。畢竟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不是“一錘子買賣”,也不是能夠“一觸而就”的。
第十個轉變:由“子”變“局”
古人講,善弈棋者謀局,不善棋者謀子。講得就是棋局與棋子的關系。話說回來,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歸根結底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個大棋局中一個重要棋子,這就是它的身份和地位。所以,謀劃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這項工作,不僅要從自身角度看,也要從全局角度審視和把握。尤其是要立足于五年規劃的硬性的大盤子,進一步確定自身的定位和地位,包括比例和權重。同時,也是建設學習型黨組織與其他工作比如創先爭優活動等的關系協調(平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所必須的時間、空間和投入,而不至于被“擠占”和“壓迫”。這是這項工作專屬性、獨特性的基本依據,也是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寫入十二五規劃建議的正本清源的意義所在。
總之,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遠不止上述十個方面,但從目前來看,以及筆者所觀察和思考到的主要就是這些??梢灶A計,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將直接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更上一層樓,成效更顯著,群眾更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