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即現代化這樣兩項根本性的歷史任務。只有能夠把這兩項歷史任務自覺地擔當起來并帶領人民為此而進行勝利斗爭的政治力量,才能成為中國人民的合格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全中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黨的這種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帶領人民為獨立和富強進行的長期斗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國人民經過反復檢驗、比較之后作出的歷史性選擇。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中華民族受到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和欺凌,中國人民過著極端貧困和不自由的生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是近代中國的首要任務。
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先進的中國人曾經努力向西方國家學習,但是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921年,在中國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基礎上,產生了中國共產黨。在這以后,由于有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引,中國的發展才改換了方向,中國革命的面目才煥然一新。
不過,這并不是說,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它的領導地位就立即全面地確立起來了。從理論上說,“黨是群眾的領袖,群眾的先鋒隊”。但“要使群眾認定我們黨、我們的同志是他們的領袖,并自愿地跟隨我們去進行決死的斗爭,就需要我們經過一個長期艱苦和正確地爭取群眾的工作過程。”(《劉少奇選集》上卷第59頁)
中國共產黨對于全國人民的政治領導,是由執行下列幾個條件去實現的:首先,是根據歷史發展進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號,并提出關于每一發展階段和每一重大事變中的動員口號。第二,是按照這種具體目標在全國行動起來時,無產階級,特別是它的先鋒隊——共產黨,應該提起自己的無限的積極性和忠誠,成為實現這些具體目標的模范。第三,在不失掉確定的政治目標的原則上,建立與同盟者適當的關系,發展和鞏固這個同盟。第四,共產黨隊伍的發展,思想的統一性,紀律的嚴格性。(《毛澤東選集》第262頁)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面臨著三種可供選擇的建國方案。一種方案是主要由國民黨統治集團代表的,他們主張實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專政,使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一種方案是由某些中間黨派的領袖人物或中間人士代表的,他們仍然主張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中國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一種方案是由共產黨代表的,他們主張建立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使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三種方案擺在中國人民的面前,由他們在長時期的政治實踐中去比較、檢驗,并作出選擇。其結果是:第一種方案遭到了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它的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種方案不僅沒有得到中國人民的贊同,就是原本持有這種主張的人,除極少數走向反動外,多數也在實際斗爭中同共產黨站在一條戰線之上,承認了共產黨領導的正確;只有共產黨的方案,由于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和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由于黨在群眾中進行了艱苦細致的工作,最終贏得了全國人民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代表人物的真誠擁護。
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時,只有五十幾名成員。經過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苦奮斗,黨的隊伍日漸壯大,人民群眾逐步在黨的周圍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到抗戰勝利時,中國共產黨已經擁有一百幾十萬黨員,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有120萬人、民兵200萬人,解放區的人口達到了1億。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不僅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在黨的領導下廣泛地團結起來,民族資產階級及知識分子也日益向黨靠攏。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它成為受到全國各族人民擁護和愛戴的執政黨。
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的確立,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序言部分指明:“我國人民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斗爭中已經結成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在今后“將繼續發揮它的作用”。這樣就把黨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在新中國的根本大法中肯定下來了。
2?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贏得決定性的勝利,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任務也就突出地提上了全國人民的工作日程。
進行經濟建設,首先是要把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實現國家的工業化。但是,怎樣才能發展經濟,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呢?從世界歷史上看,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道路,這是歐洲許多國家、美國和日本走過的,而且走通了;一條是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這是蘇聯走過的,而且也走通了。
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毛澤東就明確指出:“資本主義道路也可增產,但時間要長,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毛澤東文集》第6卷第299頁)這條道路,中國走不得。由于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極其弱小,不能構成一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獨立以后的中國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它就仍然不能擺脫對外國壟斷資本的依賴,難以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獨立,就難免成為外國壟斷資本的加工廠和廉價原料、廉價勞動力的供應地。而且,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社會將發生嚴重的兩極分化,這不僅意味著工人階級將繼續長期遭受剝削和壓迫,而且意味著廣大農民將要失去他們在土地改革中得到的勝利果實,大量手工業者也將走向破產。這是解放了的中國人民所不能同意的。
正因為在新中國成立以后,資本主義道路仍然走不得,中國要走向繁榮富強,要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只有走這條道路,才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更快地發展生產力;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調動廣大人民群眾投身于建設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且普遍地提高全國人民的購買力,為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條件;才能保持社會政治局面的穩定,保證經濟文化等各項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
新中國的最初七年,是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中國經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選擇了社會主義。誰能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呢?只有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正因為如此,不僅在革命時期,而且在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鄧小平多次強調:“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這是中國人民在實踐中確認的一個真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國家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進行的攺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鄧小平明確地講過:我們的改革要達到一個什么目的呢?“總的目的是要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鞏固黨的領導,有利于在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41頁)堅持社會主義,鞏固、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這是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中國共產黨必須承擔的歷史性的任務。在和平建設時期,黨的領導繼續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其根本原因就在這里。
3?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為中國的獨立和富強進行勝利的斗爭,是因為:它作為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和廣大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它的唯一宗旨。中國共產黨人以行動表明自己是最忠誠、最熱烈、最徹底的愛國者,是中華民族利益的最堅定的捍衛者。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為中國的獨立和富強進行勝利的斗爭,是因為:它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作為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路線,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為人民的斗爭指明方向。它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使人民群眾在自己的周圍逐步地團結起來、組織起來,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是因為:它十分注意在斗爭中不斷推進和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考驗,使自己所領導的事業不斷地發展壯大。
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也犯過不少錯誤,甚至犯過幾次嚴重的、長時間的、全局性的錯誤;它所領導的斗爭也經歷過許多的曲折,甚至遭受過嚴重的失敗。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在黨的歷史上,錯誤和挫折只是局部的、暫時的現象,并不是它的本質和主流、主題和主線。中國共產黨不但善于從成功的經驗中學習,而且也善于從錯誤中學習,并汲取教訓。中國人民并沒有因為中國共產黨也可能犯錯誤而與它疏離。即使在黨犯錯誤的時候,由于它的性質和宗旨都沒有改變,廣大人民群眾仍然把它看作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仍然對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與它同心同德、共渡難關。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在世界上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歷史事實證明,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為自己團結奮斗的核心力量,是完全正確的。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正在勝利地向前推進。同時,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也使黨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考驗、新挑戰。歷史的經驗昭示人們:中國共產黨在過去的九十年間,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共同富裕建立了不朽的功業;今后,它一定能夠領導人民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創造新的輝煌,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造福于我們的民族及子孫后代,并對世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