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是依靠群眾起家的,堅持群眾觀點、善于做群眾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防止脫離群眾最大危險、經受住“四大考驗”的利器。領導干部要從黨長期執政的高度,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切實做好基層群眾工作。
樹立群眾觀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重要法寶
今天,盡管群眾工作面臨的環境、對象、內容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工作這個傳家寶不能丟,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能變。當前,著重要化解“三個危機”、增強“三個力”。
一是化解“信任危機”,增強公信力。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在個人誠信、商務誠信和政府誠信中,政府誠信處在核心位置,是一個風向標,一旦政府失去誠信,整個信用大廈就會倒塌。現在,部分群眾對政府和干部存在“習慣性不信任”現象,官方發布的權威信息、權威數據,常常面臨社會公眾質疑。說到底是在群眾觀上出了問題,主要是有些干部與群眾想法不對路,說話不中聽、不算數。長此以往,必將嚴重透支黨和政府公信力。世界上一些政黨失去政權,就是因為失去了群眾信任,喪失了民意基礎。對此,領導干部應保持警覺,牢記群眾觀念,增進與群眾交流,切實對群眾負責,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信賴。
二是化解“信息危機”,增強凝聚力。掌握基層實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現在,在一些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屢屢發生耳目失聰、信息失靈、情況失察、決策失誤現象。表面上看是對實際情況不了解不掌握,實質上是嚴重脫離了群眾。浮在機關、遠離基層,只會隔斷與基層群眾的聯系,不可能掌握到真實情況;居于廟堂、高高在上,只會疏遠與基層群眾的感情,關鍵時刻群眾就不可能跟我們站在一起。只有主動深入到基層群眾中去,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才能切準群眾脈搏,掌握社情民意,做到耳聰目明、情況熟悉。
三是化解“形象危機”,增強親和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干部的形象,代表的是黨的形象。毋庸置疑,現在有的干部熱衷做表面文章、搞政績工程,侵害了群眾利益;有的對待群眾態度生硬、簡單粗暴,損害了群眾感情;有的講排場、比闊氣,淡忘了群眾疾苦;有的以權謀私、消極腐敗,消解了群眾信心,等等。這些風氣敗家禍國,渙散黨心民心。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領導干部真正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上、當作親人,正確對待是與非、公與私、真與假、實與虛的關系,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樹立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
牢固樹立群眾觀就是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們黨與人民群眾長期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對黨群關系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有許多形象生動的比喻:像舟和水、魚和水、種子和大地、公仆和主人、學生和老師等等,這些強調的都是群眾的地位和作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一是切實尊重群眾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既可以選擇讓你坐在臺上,也可以把你趕下臺,關鍵看有沒有真正把群眾當作主人。古人說,“天下之事,成于懼而敗于忽”。群眾的力量最強大,對群眾心懷敬畏,才能獲得支持擁護、站得牢立得住,如果忽略了群眾,就會被群眾所拋棄。毛主席說,
“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領導干部要有把群眾當先生來請教的胸襟,放下架子、甘當學生,決不能忽視群眾的智慧。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善于保護和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的群眾支持。
二是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幸福。人民幸福是共產黨人的根本追求。《共產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年,浙江省委提出要努力實現“物質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這是對幸福的詮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領導干部的重大政治責任。任何時候,都應該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以自己的艱苦指數提升群眾幸福指數。馬克思曾說:“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領導干部都應做一個最幸福的人。
三是站穩群眾立場對群眾負責。群眾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處理問題,立場不同結果就大不一樣。從這些年發生的一些群體性事件看,許多都是由小問題小矛盾逐步演化為大事件大沖突,分析原因都有群眾立場問題。應該看到,絕大多數群體性事件都是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只要真正站在群眾立場上處理問題,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事實上,大多數群體性事件的解決,就是因為轉變了立場,做到了對群眾負責。領導干部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用群眾的眼光、多從群眾的角度來想問題辦事情。把群眾滿意作為根本標準,絕不能干勞民傷財,違反群眾意愿的事,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
樹立群眾觀要求領導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
聯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領導干部聯系群眾不直接,缺乏與群眾的直接交流,這是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因素。聯系服務群眾,重在“直接”、貴在“經常”。
一是多攀些窮鄉親,直接聯系普通群眾。普通群眾、困難群眾最需要關心,只有與他們交朋友、常聯系,才能真正了解民生疾苦,體驗群眾安危冷暖,增進彼此深厚感情。省市縣機關都要建立健全基層聯系點,各級領導干部每人結對聯系一名以上普通群眾,與群眾建立人對人的直接感情,以保證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最直接最緊密聯系。工作再忙,也要經常深入聯系點,深入結對群眾,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虛心聽取意見建議,積極提供直接服務。
二是勤下基層蹲點,直接掌握第一手情況。“蹲點”好過“跑面”,真正蹲下去、深進去,才能聽到真話、了解實情、承接地氣。領導干部要廣泛開展蹲點調研,下去后做好六件事:其一談一談“心里話”,與基層干部群眾拉家常,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建議;其二聽一聽“數家珍”,及時發現總結基層新鮮經驗、先進典型;其三點一點“當局迷”,幫助基層理清工作思路,開闊工作視野;其四促一促“落實難”,努力疏通工作落實“最后一公里”,提倡到基層召開現場推進會;其五幫一幫“撓頭事”,力所能及地幫助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其六提一提“精氣神”,從基層實踐中獲取創新靈感,從基層干部身上學習奉獻精神。要特別注意到自然條件差、經濟欠發達、矛盾問題多的地方去蹲點,越是到這些地方去,越能了解基層真實情況,體驗群眾酸甜苦辣。
三是樹立陣地意識,直接把群眾工作做到網上去。網絡是一個新的重要輿論場,也是一場空前的民主浪潮,它就像一把“空椅子”,你不去坐別人就會去坐。領導干部要主動學網用網,特別是學好用好微博,提高執“網”能力,打好網絡主動仗。加強與網民互動交流,多從網上傾聽群眾聲音,盡管里面有罵聲、不中聽,但我們應該有這個胸襟和雅量,網上罵總比上街強。堅持“網上問題、網下解決”,對群眾通過網絡、微博反映的合理訴求,應盡可能予以解決。對待網絡輿情要有敏感性,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核實、第一時間回應、第一時間引導、第一時間處置。鼓勵各級各部門開官方微博,提倡干部個人開微博,努力建設政務微博聯盟,打造“微政府”。
四是堅持重心下移,直接把基層黨建工作抓在手上。黨的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扎根在群眾之中,是做群眾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領導干部要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基層、力量沉在基層、指導下到基層,幫助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把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作為基礎,深化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重點,全面落實“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切實抓好后進村集中整轉,夯實群眾工作的組織基礎。進一步加強以黨組織書記為重點的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加大財政對基層黨建的投入力度,辦好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增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干部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樹立群眾觀要提高領導干部做群眾工作的本領
當前社會思想多元性、獨立性、選擇性日益增強,各類利益矛盾關聯度大、交織性強、影響面廣。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既要堅持有效管用的老辦法,又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本領。
一是運用公開的方法。任何事情一公開就透明。現在,黨群干群之間的一些矛盾,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公開、不對稱引發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公開實質上是一種改革,大家容易接受、風險小、不花什么成本,實際效果好;公開實際上是引進了約束監督機制,讓干部置身“玻璃房”里工作,有利于權力規范運行。現代社會,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公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在于行動;不能擺花架子,而在于實質內容。凡是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都應該公開。
二是運用民主的方法。提高運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識、開展工作的本領,這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要求。發揚民主的過程,本身就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近年來,浙江省基層創造的民主懇談、民主聽證、黨代表工作室、村務監督委員會等,都是落實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有效探索。毛主席說,“讓人說話,天不會塌下來,自己也不會倒臺。不讓人說話,自己就難免有一天會倒臺。”我們要主動適應群眾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利益訴求日益多樣的新形勢,建立健全基層民主管理機制,暢通民意表達渠道,讓群眾有地方說話、說話有人聽、有事能解決,緊緊依靠群眾做好工作。
三是運用法治的方法。現在,群眾的維權意識、法律意識都很強。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既要強調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化人,同時必須堅持依法辦事,善于運用法律手段來做好群眾工作。領導干部要帶頭學法、知法、用法、守法,嚴格按照法律法規來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理順群眾情緒。越是群眾關心、越是事情重要、越是矛盾突出的問題,越要堅持依法辦事。要加強普法教育,積極向群眾宣傳法律法規,引導群眾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理性表達合理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