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這一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結束了,但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歷史進程永遠不會結束。”記者就此次活動主要成效和重大意義采訪了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教授季明。季明認為,這次活動堅持不懈糾正“四風”,堅決遏制腐敗蔓延,積極順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在推動長效制度建設方面取得顯著的成績。
活動全面遏制“四風”
季明認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全黨作風建設起到顯著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反對形式主義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活動中,通過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對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各類會議、文件、簡報、節慶、評比表彰和達標活動進行認真清理,根據工作需要精簡合并,集中治理文山會海,切實取消一些沒有實質內容、沒有實際作用效果的會議、活動和文件。
二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反對官僚主義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活動中,通過對各級黨政機關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勤政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整治了推諉扯皮、辦事效率底下問題,專項治理了消極應付、不作為、亂作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以及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
三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反對享樂主義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活動中,通過對各級領導干部落實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規定的情況進行專項檢查,進一步規范和落實了公務接待有關規定,糾正了違反規定配備秘書現象,清退了違規占用的住房、辦公用房和配備的車輛,清理了超編制、超標準配備公務用車。
四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反對奢靡之風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活動中,通過清理檢查“小金庫”,全面檢查“三公”經費使用情況,有效制止了鋪張浪費行為,制止了用公款大吃大喝,嚴禁以各種名義用公款相互宴請和安排高消費娛樂活動,制止了借開會、調研、考察、檢查、培訓等名義變相旅游,制止了黨政機關違反規定搞樓堂館所建設。結合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嚴格教育管理干部,對軟、懶、散的領導班子進行了整頓;對存在一般性作風問題的干部,進行了批評教育,促其改進;對群眾意見大、不能認真查擺問題、沒有明顯改進的干部,進行了組織調整。在活動中查出的重大違紀違法問題,也及時移交紀檢監察機關或有關方面嚴肅查處。
積極順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季明談到,人民的期待就是我們黨最大的責任,積極順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是這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亮點。
比如,在政治權利方面,隨著家庭財產的普遍增加,人們要求更好地保護財產權,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和政府出臺和完善了相應的政策法規,使人們在保護財產權上安心、放心、定心!
比如,由于經濟地位的變化,人們對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地廣泛擴大民主,積極吸收公民參加社會管理,實行全日制公共服務制度,撤銷了一些不方便人民群眾生活、不利于公共服務的規定條款。
再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民群眾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和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產品有了新的期待。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國家調整完善了高考招生政策制度,各地結合實際搞好業余文化活動,文藝體育下鄉下基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動活潑,深入人心。
再如,當前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建設也充滿了期待,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人民群眾反映十分強烈,迫切要求解決。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順應了人民群眾對解決這些問題的期盼,對于我們黨進一步贏得人民支持擁護起到了積極作用。
樹立“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科學理念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季明分析認為,這次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推動長效制度建設方面最顯著的成績,就是在全黨鮮明地樹立了“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科學理念。
問政于民,求的是發展之道。在這次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全黨上上下下進一步明白了:人民群眾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是破解各種難題的根本依靠,是推動科學發展,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只有通過問政于民,才能知得失,找準影響改革發展的困難和問題;才能正舉止,對已有的發展思路不斷糾偏、完善、深化;才能得民心,贏得群眾的認同,凝心聚力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問需于民,求的是和諧之本。在這次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全黨上上下下進一步懂得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問需于民,實實在在地解決困難,才能得到群眾真心擁護,保證社會和諧穩定。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搞了不少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花了不少錢,下了很大氣力,卻得不到群眾認可,甚至遭到群眾反感,就是因為在決策過程中沒有從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角度去考慮問題。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而不是站在個人、少數人立場上說話辦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決定人心向背、事業成敗的關鍵。只有站穩人民立場,從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出發,才能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問計于民,求的是創新之力。在這次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全黨上上下下進一步認清了: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體力量。從抗日戰爭中地雷戰、地道戰等獨特戰法,到小崗村“大包干”的探索,從創辦鄉鎮企業,到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革命、建設實踐中的好多經驗,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一些突破性政策方針措施,都來源于基層和群眾的創造。因此,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拜人民為師,真正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
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既是這次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推動長效制度建設方面的成績,也是我們在未來發展中交出更精彩答卷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