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0日,我國利率市場化邁出歷史性的一步:中國央行宣布,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然而,一年多時間過去了,作為利率市場化的最后一躍,存款利率市場化卻遲遲未見太大的實質性推進。是什么讓利率市場化的腳步放慢了?
最后一公里
今年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多措并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會議確定:“要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表述被市場認為與之前的官方表態相比生變。分析人士解讀認為,“有序”意味著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步子走得要合理,不要對融資成本產生不良的影響。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分析稱:“總的來講,利率市場化在方針上是明確的,甚至央行負責人在公開場合提到基本完成改革的時間點。這反映出政府決心要認真推進改革。”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也對本報表示,從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言論以及人民銀行貨幣執行報告看,對于推進利率市場化,時機是比較成熟的,他們是比較積極主動的。但從今年來看,步伐有所放緩與經濟大環境有關,跟銀行本身情況有關。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是市場資源調配的杠桿,利率市場化的意義不言自明。”楊馳向《第一財經日報》解釋,從外部環境來看,利率市場化看上去是金融體制改革,實則涉及到整個社會體制、經濟體制的方方面面。利率放開之后,是否能夠起到調控資源的作用,有兩個前提:一是金融機構實現財務約束,根據自己財務水平、資金成本選擇合適的利率,而不是簡單的價格戰;二是具有必備的風險定價能力。
針對不同的市場主體,進行不同的利率定價,對于未進行過利率定價工作的銀行體系來說,是種考驗。“中國銀行業整體上對于利率定價的經驗還比較匱乏,所以利率放開后,整個利率定價是門學問。”楊馳說。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推進利率市場化需要加強與利率市場化配套的基礎建設。資金的價格要按照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需要一些環境的鋪墊,比如存款保險制度、金融企業破產退出制度。
此外,利率市場化不能單兵突進,還需要國企改革加快進行。連平認為,國有大型銀行仍然享受了大量顯性和隱性的政府扶持,很多財政存款和大型國企存款指定存在國有大型銀行。
有市場觀點認為利率市場化向前推進步伐快,但中國企業市場化程度并不高。部分國有企業在資金獲得的便利方面有很多有利條件,同時對利率又不夠敏感,即便利率市場化實現,企業的結構沒有進行調整,對利率變化依然不敏感。
連平認為:“企業作為經濟主體,其自主程度、市場化的程度、商業化的程度,都應該達到一定水平,這種情況下,利率市場化就能夠與其匹配了,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效應就會發揮得比較好,否則可能會出現不積極的效應,甚至負面影響和矛盾沖突的地方。”
“利率市場化要成功,內部要有財務硬約束和風險定價能力,外部企業和政府也要成為一個市場的實體,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現在來看還遠遠達不到。這是利率市場化推進比較慢的原因。”楊馳說。
存保制度何時推出?
根據國際經驗,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將導致金融機構發展的逐漸分化乃至優勝劣汰,破產銀行的數量將呈上升趨勢。我國尚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銀行破產以后,存款人的利益將得不到保護和補償。如何處理問題金融機構、保護存款人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因此,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非常必要。
央行對存款保險制度的解釋是:由符合條件的各類存款性金融機構作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特定保險機構(存款保險公司)繳納保險費,建立存款保險準備金。
“今年很可能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前段時間銀監會推出的存貸比制度優化,實際也為存保制度推出做了鋪墊。”連平認為,存貸比的制度優化,使得小銀行的壓力要比過去小些。央行也是支持存貸比的優化的。此外還涉及到匯率機制的改革,利率市場化之后匯率如果不能協調,資金的流動沒有匯率起調節作用,境內外的套利資金將來可能會形成沖擊,所以匯率市場化改革要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相配套。
“我認為現在利率市場化推進的時機不夠好,對金融機構來說利空太多,對金融機構來說經濟形勢下行壓力比較大,不良壓力比較大。存款保險制度要推出,短期對銀行也是一個利空。金融脫媒趨勢比較明顯,大的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比較少,直接推向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來。”楊馳說。
楊馳認為,存款保險制度推出以后,對整個銀行業會起到資源再分配的作用。市場普遍認為,中小銀行存款會向大銀行轉移,對小銀行來說是利空。對大銀行則有利,居民存款出于風險的考慮向大銀行流轉,也有可能認為大銀行享有國家信用,中小銀行沒有這個優勢。
從美國情況來看,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后,引來一個中小銀行的破產期。楊馳表示,具體到中國,要看國家銀行業準入門檻的把握。以前是嚴進嚴出,要成立很難,要倒閉也很難。以后銀行倒閉的情況會經常出現,相對應的準入門檻也會低一些,將會有更多的資本進入銀行業。
此外,與存款保險制度配套的銀行破產制度也值得期待。“市場會有小型銀行清算壓力,其財務軟約束,可能會出現倒閉。市場普遍認為存款保險制度對大銀行是好事。”楊馳說。
今年6月,央行條法司司長穆懷朋在其發表的名為《建立效率與公平的金融法制》一文中稱,存款保險制度是央行當前需要抓緊做好的重點工作。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日前在2014金融街論壇上表示:“存款保險制度建立的工作在穩步推進并取得很大進展,我覺得已經接近成熟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近日亦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未來兩三年內,我國應該加快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的形成機制改革。她還表示,存款保險制度的推進是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必要措施之一。存保制度的推出并不能完全避免風險,畢竟還有一部分非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未囊括在內。所以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時候要綜合考慮風險、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承受能力,但利率市場化毫無疑問是要推進的。因為資金的價格就像商品市場的商品一樣,不放開不可能有真正的競爭。
做好配套改革
利率是否因此上升過快過高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短期來看,銀行業改革中利空的因素居多、利好的情況較少。利空的因素包括經濟下行、不良貸款上升、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等。”楊馳稱,考慮利率市場化太快,使銀行負債成本快速上升,銀行轉型可能會面臨困難。
盧鋒對于利率上升的觀察角度有所不同。他說:“現在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從貸款的角度來講,其實存款利率升了貸款利率不一定要升,這里面有個利差,貸款利率是由貸款市場決定的,并不完全由利率的成本決定。但大家可能還是擔心存款利率放開,會使整個社會融資成本增加。”
對于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賬戶開放的協同問題,盧鋒認為:“利率市場化、金融改革應該是同時做,我不認為做了一個,另外一個就可以停下來。”
盧鋒稱,現在要穩增長,貨幣保持適度水平的政策方針需要堅持。“但是如何去做呢?是采用結構性方式,比如采用再貸款,還是干脆用降準方式來做?從長期看,還是應當堅持貨幣政策主要管總量的政策立場,把總量政策工具、價格政策工具置于常態性和優先性位置。在經濟結構和失衡調整過程中,更多采用總量工具保持貨幣適度增長是重要的。”
楊馳認為,除了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外,還應先期采取相應配套措施,為利率市場化創造良好外部條件。楊馳建議,逐步放開分業經營的限制,允許商業銀行進入投行、保險、基金、金融租賃、信托等更廣闊的金融領域,逐步實現收入結構從單一依賴利息收入向收入多元化轉移,減緩息差縮小以后對銀行業產生的巨大沖擊。
楊馳表示,還應培育市場化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借鑒美國《華爾街日報》“優惠貸款利率”(WSJPrimeRate)的模式,探索由銀行業協會牽頭、大型銀行主導、中小銀行共同參與,在充分協調、考慮市場供求的基礎上建立不同期限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對存貸款利率起到有效的標桿作用,引導各家銀行科學穩健地制定本行的利率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