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眾多中央企業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加強節能減排體制機制和能力建設,從科技成果轉化、清潔能源開發、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三方面,不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企業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
積極引入科技成果
在中央企業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很多科技成果得到了實際應用,特別是有許多節能減排、生態治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直接轉化到了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工程中。
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務依靠科技強港興港,采用本質抑塵系統,實現了從轉運全程的源頭實現有效抑塵,此外還發展了煤港水循環系統建設新領域和全流程自動化裝船作業。
中煤地質總局江蘇局長江公司與相關科技公司合作,采用深潛式高壓滅活藍藻技術處理藍藻。2019年5月,在巢湖合肥包河區段建設的藍藻治理試驗深井,取得了良好效果;2019年10月,又一舉拿下云南省玉溪市星云湖沿岸5口藍藻滅活深井施工。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2020年4月10日,國家電投內蒙古烏蘭察布風電基地600萬千瓦示范項目以及配套電力外送項目簽約啟動,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該項目預計2020年底建成并網發電,2021年向京津唐地區運送大規模清潔電力,每年可減少標準煤燃燒600萬噸。
2020年5月20日,世界首條全清潔能源特高壓輸電大通道——國家電網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成功跨越寶成鐵路和嘉陵江。工程預計今年12月全面建成投運,設計年輸送清潔電量400億千瓦時。
近年來,中國華電有序推進水電開發,發電量突破千億大關;打造基地型、規模化風電項目,完成22個區域清潔能源基地規劃研究;大力開拓供熱市場,實現電能對散燒煤的替代……2019年底,中國華電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0.4%;單位度電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2%;水電在建852萬千瓦,成為北京冬奧會奧運場館第一大綠電供應商。
主動修復生態資源
中央企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確保生態環境不再繼續遭到破壞基礎上,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共同建設美麗祖國。
2020年4月22日,中國三峽集團在湖北省宜昌市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放流1萬尾子二代中華鱘。至此,中國三峽集團已連續27年舉辦放流活動,累計向長江放流中華鱘超過503萬尾,放流子二代中華鱘2.8萬余尾。
2020年4月23日,中國石油員工在科技園內種下百余株銀杏。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力實施植樹造林、綠化美化工程,積極開展“綠色油氣田”“綠色工廠”創建活動。截至2019年底,中國石油綠地面積達2.86億平方米。2019年新增綠地面積559.5萬平方米,植樹超過200萬株。
鞍鋼礦業始終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己任,把優化節能減排、資源充分利用和礦山生態恢復納入總體發展戰略和具體規劃之中,先后完成生態恢復面積約2220萬平方米,將排巖場、尾礦庫恢復為多功能生態園,種植各類喬木、灌木數千萬株。
此外,航空工業集團負責的祁連山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EPC工程總承包項目,中國海油重視作業區周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修復與環境改善,中國誠通所屬企業中冶紙業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完成治沙造林21萬畝等等,都為生態修復做出了貢獻。